首頁  >  關於我們  >  走進耕心蓮苑

走進耕心蓮苑

耕心蓮苑位於新北市三重區萬全街十五號,離捷運蘆洲線三重國小站不超過五分鐘的步行路程。附近的學校,主要有三重國小、光榮國小、光榮國中,以及二重國小、正義國小、重陽國小、厚德國小。在這些學區就讀的孩子,都非常適合來耕心蓮苑學習!其實,也有一些住比較遠的學區而孩子亦送來耕心蓮苑的家庭,但就必須要請家長自行負責接送孩子了。甚至還有為了把孩子送來耕心蓮苑,而搬家到這附近的家庭!因為教育,尤其是品格倫理的教育,實在是太重要了!

 

當遠遠地看到基金會藍色的招牌時,就知道耕心蓮苑社區學校到了。由本會導師釋淨空教授題字的基金會招牌,說明瞭耕心蓮苑的傳承,及肩負的理念與使命。

 

感謝何氏家族的護持與光榮世家社區的包容接納,目前光榮世家社區一樓整排之空間,皆是提供給耕心蓮苑辦學之用。這讓耕心蓮苑有著非常高品質的環境,讓孩子們得以自在地學習、成長。

 

 

三聖

踏入光榮世家社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湧泉坊教育餐館。門口的西方三聖十分莊嚴,三尊白瓷做的佛像,透露著溫婉純淨的美感,溫柔地垂目慈視一切有情,也和每個路過及用餐的大眾微笑。

 

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給予大眾一個恭敬、收攝心念的殊勝對境,也彷彿在歡迎大家來到這塵囂中的一小片心靈淨土。向佛菩薩一問訊,我們也將端起恭敬的心,面佛學佛,啟發自己本有的清淨、慈悲、與智慧。

 

 

湧泉

於餐館門口低頭往地上看去,門外的角落,有個不斷冒出水來的「湧泉」。

 

耕心蓮苑的教育餐館,名為「湧泉坊」。「湧泉」二字,正是出自於「受人之恩,當湧泉以報」的這份心念。

 

創辦與經營耕心蓮苑並不容易,若沒有十方大德的協助與護持,也難以成辦這教育事業。懷著感恩的心,這份來自於大眾的關愛與護持,將在蓮苑化為教育上的實質深耕與奉獻,「受人之恩,當湧泉以報」,盡心盡力將你我的孩子,教養成有品格有文化的下一代!

 

 

福田

在三尊佛像之下,靜靜地置放著「護持園地」的福田箱。從一九九八年創辦讀經班以來,耕心蓮苑即以「不計束脩,隨喜辦學」的方式在辦教育:也就是依每個家庭的經濟能力與樂意,自由地贊助捐款,從不計較學費的多寡。這是孔子「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的文化傳承,與佛家「隨喜功德」的思想精神,在當代的具體融合與實踐。

 

在這個競逐名利的時代,如此的制度是少見的。耕心蓮苑每一屆的班級,至少有二分之一的名額是保留給單親、隔代教養、新住民、低收入戶等經濟較為弱勢的家庭。這種隨喜辦學的方式,造福了許多無經濟能力上安親課輔班的孩子與家庭,更保有經濟弱勢者的尊嚴。

 

曾有學生家長在繳交蓮苑隨喜袋的那天,搜遍全家上下仍湊不到一百元,急得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蓮苑的老師告訴他們:即便收到的只是一張給老師的感謝卡,蓮苑一樣會歡喜接受,努力地教導孩子。

 

孩子交上來的隨喜袋裡,重要的不是金錢,而是尊師重道的心,與學習的精神。薄薄的一紙信封袋,含藏著對傳統文化與教育理念之堅持,以及對人性的信賴。

 

 

門口的溫暖

『警衛叔叔好,阿彌陀佛!』『叔叔阿姨好,阿彌陀佛!』每天中午,都能聽到孩子們爽朗有禮的問候聲,這是耕心蓮苑期許孩子將禮落實於生活的日常教育。

 

當孩子們合掌、彎腰,熱情地與餐館用餐的叔叔阿姨打招呼時,會發現有許多用餐的客人也都會揮揮手,微笑地和孩子們回禮;甚至有一些客人,竟歡喜地起身向孩子們鞠躬回禮。這可愛的畫面,天天在耕心蓮苑的門口上演。曾有來自西方國家的參訪友人,對此感到非常驚歎;在現代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原來是這樣的可貴。

 

禮,是謙遜、是尊重。禮,更是開展人際互動的橋樑。孩子們的問好聲,是社區門口的暖流,是美好教育的呈現。

 

 

遮陽雨棚

蓮苑附近社區的阿嬤們,每日早上付出她們的時間,相邀著一起來幫蓮苑的餐館挑菜,為餐館分擔了準備的工作,為蓮苑孩子們的午餐付出愛心。阿嬤們那一份疼惜蓮苑的心,如同阿嬤疼孫那般真誠,也帶動了更多居民關心蓮苑。

 

看到阿嬤們每天在太陽底下為餐廳挑菜,居民們便建議要為阿嬤們加蓋可以遮陽擋雨的屋棚。社區中的這個小角落,也變成社區阿嬤們專屬的「挑菜區」。

 

一處小小的地方,喚起彼此的疼惜與關懷。愛,正在循環……

 

 

報恩圖書館

圖書館原本是社區民眾的活動中心,後來社區將它託付給耕心蓮苑協助管理、經營。蓮苑將它轉型為報恩圖書館,提供更多元的使用方式。

 

除了書籍的借閱、自修,報恩圖書館亦有法寶結緣區,提供佛法經文、書籍之流通。蓮苑亦藉此空間,為社區民眾開辦課程。

 

 

攝受

孩子進入各班教室前,首先會經過作為教師辦公室的孝親堂。跟佛菩薩問訊、跟老師們問好,是每個孩子進教室前第一件要做的事。短短幾步路的距離裡,可以讓孩子停下來跟老師分享學校發生的事、說一說新聽到的笑話或謎語、或是給老師一個擁抱。用心的關懷孩子、保持與孩子親密的互動,是老師能否真實攝受學生的關鍵。

 

《弟子規》並不是書本、經文,而是生活、實踐。在日常的每一個小區塊,蓮

苑引導著孩子落實《弟子規》。貼在牆壁上或醒目處的經文條目,是提醒孩子的悄悄話。

 

在蓮苑,孩子們並不是穿著戶外鞋,而是穿著室內拖鞋上課。因為蓮苑希望讓孩子就像回到自己家裡那樣舒適、自在,所以當孩子從學校下課回來,進教室前都必須要先洗腳。保持乾淨清爽的環境與氛圍,也有助於教學品質的提升。

 

 

境教

耕心蓮苑的教育學習環境,是從教師辦公室的孝親堂開始,接著是一到六年級的教室,依序分別為尊師堂、知恩堂、報恩堂、慈雲堂、觀音堂、普賢堂。各教室的名稱,是創辦者對孩子們的期許。

 

窗明幾淨,物有定位,是許多人進入蓮苑教室的第一印象。

白板上掛著上課下課儀式。藉由固定的儀式,讓孩子在上課前能先收攝、沉澱一下心思,在課堂上就可以有更好的表現。

 

每張桌子邊都掛有小掃把,也是蓮苑教室的一項特色。小掃把訓練著孩子們讀書寫字完,需自動整理桌面、地面的好習慣。

 

蓮苑的學習環境中,也設有閱讀區和遊戲區,提供孩子們在課餘時,可以閱讀和嬉戲的自我學習空間。

 

 

更多的愛

也許有人會發現,蓮苑的教室裡,都有好幾張教師的辦公桌。因為打從蓮苑創辦之初,不論人力有多麼的吃緊,一個班級裡總是會維持著至少兩位老師。這是蓮苑始終堅持的做法。教學現場上,不可能每一個人的狀態、情緒,始終都維持著完美的品質。同時有兩個老師在班上,可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學與照顧。每個老師個性上的差異,可以適時地扮演不同的角色,攝受、開導與他較有緣份的孩子。用更多的愛與關懷,共同拉拔孩子長大。

 

 

小佛堂

在教學區的靜謐處,有一間小小的佛堂。這是一個老師與孩子們促膝談心的溫馨小空間,也是師生間說悄悄話的地方。有時候孩子因為不合宜的言行而需要被處理的時候,也是靜靜地被帶到這裡,讓他有個自我沉澱、省思的空間。「揚善於公堂,歸過於私室」。要培養孩子慈悲寬容、溫柔敦厚的性格,也需要生活中善巧的引導與示範。

 

 

莊嚴道場

耕心蓮苑的教學環境除了各班教室之外,尚有以佛堂為外觀形式的耕心講堂。講堂十分的莊嚴,一走進門,便看到慈悲的佛菩薩像,呈現出莊嚴的道場氛圍。

 

因為有著開闊的空間與專業的影音設備,除了法會共修外,這裡平時也是孩子們學習的場所,以及老師們進修上課的學習空間。講座、戲劇、表演練習、影片欣賞……多元的運用方式,也帶給學生與大眾們更豐富的學習與生活。

 

因為有十方大德的護持與親師生們的努力,耕心蓮苑得以在三重光榮世家社區持續深耕傳統文化與品格倫理教育。不論世道將如何變遷,耕心蓮苑期勉自己堅守教育的一畦淨土,為孩子守護第二個家。